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 China Smarter City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Center

【专家访谈】推动潍坊向全面数字化转型 ——专访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国家信息中心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单志广
时间:2022-02-25


国家“十四五”规划指出,要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以数字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数字化工作,提出加快推进数字强省建设。近日,潍坊市正式印发《潍坊市数字强市建设暨“十四五”大数据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潍坊市“十四五”时期建设数字强市,统筹推进大数据创新发展,全面建设数字政府、发展数字经济、构建数字社会提供了基本依据和行动指南,也是潍坊市“十四五”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加快推进数字强市和大数据发展工作,潍坊日报社特别邀请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国家信息中心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单志广,对《规划》进行了深入解读。以下是采访全文。

 

问:《潍坊市数字强市建设暨“十四五”大数据发展规划》中提出,“十四五”期间,潍坊将遵循“1553”的思路指导数字强市和大数据发展。其中“1”是突出一条主线,“以城市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主线,打造城市运行全景可视化的数字孪生城市。”请问怎么具体理解“数字孪生城市”?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联系?

答:《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潍坊市数字强市建设和大数据发展应突出“一条主线”,就是以城市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主线,打造城市运行全景可视化的数字孪生城市,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服务各环节的全面数字化转型。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和生产资料,正与互联网、物联网、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催生和引领市域社会治理的思维嬗变和范式重塑,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动力和智慧启迪。

数字孪生城市是数字孪生技术在城市层面的广泛应用,也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这也涉及到我们之前提出的“三元空间”理论,即在数字化时代我们生活在三元空间中,一是人构成的社会空间,二是现实物理世界、物理城市、现实城市构成的物质世界空间,第三个就是网上虚拟化的数字空间。我们理解的数字孪生城市实际上是这三个空间的综合集成,把物理世界和信息网络空间相优化、叠加形成一种更好的城市复合体,不是说物理世界的任何东西都映射到数字空间中去就变成数字孪生,也没有这个必要,两者之间是有一种集成和优化的关系,而不是完全拷贝和复制的关系。

数字孪生城市与城市的规划、建设、运行管理的各个环节息息相关,也可以在无形中改善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提高老百姓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例如通过物联网的全域感知,实时监测市政管网设施,尤其是极端天气时,为居民的出行安全保驾护航。再如潍坊市一些路口已经实现了绿波通行,这个背后也是孪生城市中的智慧交通管理和交通大数据分析实现了对交通路网、信号灯的协同优化。

 

问:“数字产业兴潍”。潍坊的当家产业是制造业和现代农业,怎么促进这两大产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达到产业兴潍的目的?

答:在《规划》编制阶段的多次调研活动中,我们发现潍坊市在大数据发展中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数据要素方面,数据资源共享水平仍需提升,各部门业务系统“碎片化”重复建设仍然存在,影响数据高效共享与跨部门协同联动。由于数据质量参差不齐,数据时效性和安全性难以保障,极大制约了数据价值的深度挖掘与广泛应用。产业方面,数字经济产业龙头引领效应不足,全市现有的数字经济企业主要集中在设备供应和行业应用层面,缺乏本地化大数据龙头企业,尚未形成完整的、竞争能力强的产业链。城市治理方面,数字化治理水平不高,数字技术与政务服务融合不足,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精准治理机制有待健全,政务服务便捷化、政府治理精准化、机关协同高效化水平需持续提高。

这些也都是潍坊城市数字化发展需要着重发力的领域。这些做好了,数据打通了,业务协同了,流程优化了,大数据的作用发挥出来了,我相信潍坊数字化治理能力也会有一个质的提升,比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更科学、更协同,真正实现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张蓝图干到底,在交通出行、城市管理、法制建设、生态环保方面真正体现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

 

问:城市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进入数字时代,治理者该如何在数字浪潮中抓住机遇、赢得主动?

答:首先,推动与数字化相适应的城市治理理念、模式和手段创新。随着城市新运行模式的出现和网络空间的发展,城市发展的不确定性、风险点和治理要求都不断增加,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暴露出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方面的短板和不足,更加凸显了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应将“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真正贯彻到城市治理的理念中,强化数字政府建设,综合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来构建网络化、智能化、多元化的新型治理模式,从而提升政府治理水平和履职能力。

其次,坚持需求导向,提升数字化转型群众获得感。数字化加快了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的步伐,在线化、个性化的数字生活新方式开始普及,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仍然明显,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仍是未来一个时期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必然要求。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紧密围绕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需求推进数字化转型,丰富数字技术在行政审批、医疗保障、义务教育、文旅活动等方面的应用场景,构建亲民实用、服务到位、快速便捷的政务服务平台,实现由被动式服务向主动式服务、由普适化服务向精准化服务转变,切实提升群众办事出行体验感和满意度,让人民群众充分共享数字化发展成果。

第三,持续优化与数字化转型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应进一步打破数据共享应用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大数据资源采集汇聚、整合处理和开放共享力度,真正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健全数字化转型相关重点工作和项目的组织领导机制,明确各级各部门在政府数字化转型中的职责分工和权责关系,加强督导检查、考核激励,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以专班形式和工程化的方式推动各项重点工作落实落细。

 

问:数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面对高校少、高端人才缺乏的现实,潍坊该怎么破题?如何解决人才问题?

答:在潍坊的多次实地调研和座谈中,各部门和企业都提到过高端人才短缺的问题。虽然潍坊市基础教育、职业教育走在全国前列,但本科以上高校、高端科研院所和研究机构较少,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十分短缺。我们认为可以从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几方面进行思考。

让人才“长得出”。加强产学研合作,引进应用型高校,根据产业发展设置学科,同时搭建平台促进院校与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合作,强化本地人才培养。除此之外,还应定期组织开展大数据、数字经济和智慧城市等领域的专业培训,加大对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本地干部数字化应用意识和能力。

让人才“引得进”。积极提升并宣传“好客山东”品牌形象,提升齐鲁文化吸引力,通过文化环境招引人才;通过企业招引与一条龙服务工程,打造产业链招商服务体系,加大对项目、资金、人才的招引力度,提升本地产业竞争力,通过营商环境招引人才。

让人才“留得住”。要全面落实人才激励政策,切实做好人才的服务保障工作,在户口、医疗、住房等相关人才配套方面予以政策扶持,营造爱才惜才良好氛围,使创新平台、科技企业能够减少后顾之忧。

 

问:《规划》中关于保障措施提到了“做实安全保障”。当前各种信息泄露事件时有发生,保障广大市民信息安全的有效方式有哪些?

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管理办法和标准规范,山东省出台的《大数据发展促进条例》中就明确了关于数据安全保护的相关条例。

对各相关单位落实《数据保护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数据安全的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以及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情况进行严格监管,并严厉打击侵害个人隐私的行为。

数据安全责任单位应制定本单位、本领域的数据安全应急预案,并定期开展数据安全风险评估和应急演练,提升安全防护水平。

加大信息安全培训的宣传力度,普及个人信息保护知识,促进广大市民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

 

(来源:《潍坊日报》2021年12月01日)